(资料图片)
于武陵,入幕求仕不称意想到了卖松人的境遇,寄寓自身也是松之瘦叶,与长安格格不入。说实话,怜松惜松都是假借而已,出发点是入仕和入市,这是很糟糕的想法。入仕求禄与入市求利是一回事,这个出发点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。松柏,天下独其正也,冬也青青夏也青青,它只有在大自然中经冬雪耐酷热才见其本色;入市求利,是对高洁的亵渎,也是对本宜在寒涧中生长的生态一种侵害。因此,于武陵由松被移动而想到自己求仕不称意,是松树品格的移动,怪只怪自身没有看懂世道的荒诞而做了一件人生不应追逐的事。
在秦汉之前,社会人群大致分为五类,一是“山谷之士,非世之人”;二是“平世之士,教诲之人”;三是“朝廷之士,尊主强国之人”;四是“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”;五是“导引之士,养形之人”。这五种人都没有买花赏心的生活习性。到了盛唐,之前的非世和避世都成了求仕入世,之前的尊主强国也变成了致功享乐并兼,享成享乐享受变成了社会生活主流,花价炒高是因为价值观扭曲,生活态度变化是盛世的必然,盛宴之后必有人作呕。卖松是附势逐流,是非常痛苦的自卖。
关键是人家不买账,不买的原因十分清楚,“瘦叶几经雪,淡花应少春”,与盛世年景不谐,万紫千红是桃李,大富大贵是牡丹。欣赏习惯也是一个问题,青松除了高洁还有肃穆的情绪氛围,有些人就是不喜欢,不仅不买,而且是砍光禁绝,现代化城市里,也有专门砍伐行道树的案例,比不买更其严重。所以还是回到主题上去,繁花似锦让人荣光,青松古柏令人凝重,在价值取向趋利的社会,松树一定卖不动。卖松人没有真正懂松爱松惜松,如果是,就不会“劚将寒涧树,卖与翠楼人”,这需要反省。人入仕,松入市,都要看清需求者的真意,不刻意而高,无功名而治,“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”,完全消除买卖关系,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和归宿。松树自是松树,在寒涧千年百岁,不应轻易移动,桃李自是桃李,在闹市热销当季,相得其乐,各有价值,各得其所,正确的态度应该是“卖松识真意,入市并桃李”。
商人不入仕,但入世又入市,看明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,精神产品需求与物质产品需求要有界限,比如卖书不能与猪饲料一起搭售,文化娱乐绝不能与淫秽行业沾边,推销城市绿化树,绝不可以把热带树卖给北方城市,卖松当然也是可以,但陵墓用的松与庭院用的松完全不一样。
“长安重桃李,徒染六街尘”,这里除了反思之外,还有忠告,这个忠告是对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的提醒:“不为轩冕肆志,不为穷约趋俗”,求荣华者的必然结果是“丧己于物”,“殆物于俗”。
简而言之,这首诗给人的联想很多,一,卖松当自省,动机是什么?如果是入市求利,一定是自取其辱;二,卖松觅知音,卖与翠楼人,本身是一个错误的选择,“瘦叶经雪,淡花少春”,孤清是觅知音求高洁的正常值,如果因此而觅到知音,那就是一生的收获;三,卖松并桃李,松与桃李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,学者的独立不是孤立,而是并立,长安重桃李的结果并非必然“徒染六街尘”,或许会有桃李满天下。于武陵的诗,是寄寓、寄望,也是自省、自悟。松高洁,在自然,在寒涧,愿天下再无卖松的读书人。(一得)
Copyright 2015-2022 亚洲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