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

考古青年志︱王晓君:考古事业是心之所向-环球快看

发布时间:2023-06-01 18:07:43 来源:博览新闻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编者按考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第一印象还是深奥的、神秘的、冷门的,有人甚至把考古和“挖宝”“挖墓”混为一谈。那么考古究竟是什么?什么是田野考古发掘?都是什么样的人在从事考古工作?淄博日报融媒体系列报道《考古青年志》走近淄博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的年轻考古工作者,听他们讲一讲“考古那些事”,让我们也一起感受淄博考古工作的青春力量。

王晓君:考古事业是心之所向

□淄博日报/淄博晚报/博览新闻记者 马金

转眼间冬去春来,在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时光已半年有余,褪去了初进考古圣地时的忐忑,面对复杂的遗迹和珍贵的文物,更多了内心的淡定和从容。作为一名淄博市的文物工作者,有幸来到山东考古的龙兴之地——城子崖遗址参与发掘,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城子崖遗址的发掘难度之高、堆积之丰富已是学界共识,初出茅庐的王晓君便是怀着一颗赤诚的“朝圣”般的心来到工地去追寻先民的足迹。

近年来,考古越来越成为一门“显学”,公共考古的普及也使考古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,但对没有亲临过考古工地的人来说,考古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,觉得考古工作者都是身怀绝技的“高人”,实则不然,基层考古工作者往往是迎着朝阳上工,追着晚霞下工,战严寒、斗酷暑,虽然面庞被晒成古铜色,皱纹过早地爬上了年轻的脸颊,但是考古人无悔,甘心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田野,献给自己所热爱的考古事业。

王晓君说,都说考古人讲“情怀”,在城子崖遗址发掘没有“情怀”二字确实难以坚持下来,丰富的堆积,层层叠压、交错打破的遗迹关系常常让我们摸不着头脑,接连的刮面却始终闭合不了一个遗迹,如此高难度的发掘需要一颗沉稳的心,在探方中需要蹲得住、耐得了寂寞,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,看似重复的操作,内心却在不住地思考和联想,或许一点细微的差别才能将遗迹认出来。眼勤、手勤、腿勤是考古人的基本素养,细致的观察力也是不可或缺,同时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历史遗产的敬畏感更是考古人的职业情操。

“考古不是寻觅宝藏,而是对古代文明和古代文化的再现和尊重,城子崖遗址是一处典型的龙山时代遗址,也是龙山文化的命名地,是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的见证,触摸着每一片陶片,它虽然已经残缺不全,却是中华文明的亲历者、见证者和幸存者,都是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埋藏才和我们见面,它们承载着历史,包含着中华文化传承的密码,龙山文化令人叹为观止的‘蛋壳陶’不再是博物馆才能瞻仰到的神灵般的存在,而是切切实实摸在手里,感受着先民的轮制的精妙。触摸着一件件文物,仿佛掌握了穿越时光的法宝,每天的上下工仿佛在历史和现代之间穿梭,考古的乐趣大致也在此了吧。”王晓君深有感触地说。

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,历史的传承需要年轻人身先士卒,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,历史的重担抗在肩头,文化的传承记在心中,考古是自己所选择的,也是自己所热爱的,择一事、终一生,把每一滴热血和激情都挥洒在祖国考古事业上,便是王晓君心之所向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亚洲质量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  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